陶瓮
太谷白燕遗址出土,口径14.8厘米,通高39.1厘米。是一种储谷类陶器,有时亦可盛水或酒。整个器形上印有绳纹,绳纹为陶器的装饰纹样之一,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陶器最常见的纹饰。其制作方法是在陶坯制好后,待半士时,用缠有绳子的陶拍在陶坯上拍印,便留下绳纹,再入窑焙烧。此件文物最大的特点即鼓腹,有些带腿的产品腹部鼓得很大,被称之为蛋形瓮。此种器形主要出现在山西省中南部的汾河、漳河流域。此等鼓腹的陶瓮,虽然看上去不太美观,但很实惠,它蕴涵量大,所装谷物多。陶瓮除了存放粮食外还储存米酒,有时甚至要把这种陶酒瓮移出居室,放入地窖,可保持长久不坏。并且,陶瓮之口不太大,便于封存。也许,古人的设计、制造宗旨就在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