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
  • 夏门古堡始建于明朝万历中期,建成于清朝光绪年间,依山就势,顺坡而筑。现存古建筑共有60余处,包括大夫第、御史府、知府院、深秀宅、后堡门外院落、道台院、关帝庙、土地祠、文峰塔、百尺楼等,其中以百尺楼最为壮观。该楼面东倚西,高40余米,为四层砖拱建筑,层层用木梯相通,楼顶再加一层阁楼,谓之云厅。每层都有宽窄高低不一的瞭望窗户。201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   
    2023-03-01
  • 郭有道墓及郭泰墓,郭泰(128—169),字林宗,人颂有道先生,故又名郭有道,介休郭家村人。东汉太学生首领,一生誓不为官,晚年闭门教授,弟子以千人计。《后汉书》有传。墓地较平坦,平面呈长方形,分布面积1750平方米,地表现存封土堆1座,椭圆形,东西长16.3米,南北宽14.66米,高约4米。未发掘。1965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   
    2023-03-01
  • 据楼匾题记记载,石牌坊创建于明崇祯四年(1631),清代曾维修。占地面积20.44平方米。坐北朝南。牌坊为四柱三间五楼,高11米,歇山顶,坊基埋入地下,柱脚前后设抱鼓石,明楼柱间设额坊、上、下方及楼匾共八层,枋上均雕有各种图案,檐下设五踩斗拱六攒,正楼匾上楷书“陵京锁钥”,右侧行书“……崇祯四年辛末孟冬吉日建”题记。199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   
    2023-03-01
  • 据碑记载,荣华寺创建于北宋元祐八年(1093),明嘉靖四十二年(1563)重修,清乾隆二十四年(1759)、民国时期均有修葺。现存正殿、南殿为明代建筑,其余为清代建筑。2005年和顺县文管所组织维修南殿和东配殿。占地面积963平方米。坐北朝南。一进院落布局,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、正殿,东西两侧为钟鼓楼及配殿。1996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   
    2023-03-01
  • 崇福寺坐北朝南,占地面积1341.4平方米。创建年代不详,现存为元代、清代建筑。1989年《寿阳县志》有记载。一进院落布局,中轴线由南向北建有过殿、正殿。其余建筑均为新建。正殿为清代建筑。过殿为元代建筑,石砌台基,面宽三间,进深六椽,单檐悬山顶,七檩前后廊式构架。前后檐均施斗拱,斗拱七铺作、三下昂、计心造,昂为琴面昂,补间出斜昂,梁架为四椽栿,前后檐为石柱,前檐明间石柱,浮雕盘龙,形态生动。覆盆式柱础,形制巨大。201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   
    2023-03-01
  • 罗汉寺坐北朝南,占地面积1438.7平方米。创建年代不详,据碑记载,清雍正八年至十一年(1730-1733)重修。二进院落布局,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有山门、过殿和正殿,两侧为钟、鼓楼、厢房、配殿。正殿为元代建筑,石砌台基,面宽三间,进深四椽,单檐悬山顶,五檩无廊式构架,斗拱五铺作,双下昂,计心造,明间出斜昂,正殿明间设板门,两侧次间设直棂窗。前廊立清雍正十一年(1733)“重修罗汉寺碑”1通,青石,龟蚨座。过殿为明代建筑,面宽三间,进深六椽,单檐悬山顶,七檩前后廊式构架。过殿内全部使用八面葵口砂石柱,前檐设斗拱,后...
    2023-03-01
  • 松罗院坐北朝南,占地面积938.45平方米。创建年代不详,据碑文载,道光三年(1823)重修。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,余皆为清代建筑。一进院落布局,中轴线由南向北建有戏台、正殿,两侧为东西配殿、东耳房。正殿石砌台基,面宽三间,进深四椽,单檐硬山顶。三椽栿对前搭牵用三柱,斗拱四铺作单下昂。戏台倒座,前台宽三间,后台宽五间,深六椽,单檐硬山顶,前台施卷棚抱厦。院内现存重修碑、布施碑共3通。 2004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   
    2023-03-01
  • 福严寺坐北朝南,占地面积812.69平方米。据寺内碑文记载,创建于元至正五年(1345),明、清、民国年间均有修缮。现存大殿为元代遗构,其余为明代建筑。一进院落布局,中轴线仅存大殿,两侧为东西配殿、钟鼓楼。大殿石砌台基,面阔三间,进深六椽,单檐悬山顶,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后搭牵通檐用四柱,柱头卷刹圆和,斗拱六铺作三抄,補间斗拱斜出昂,前檐装修已更改。原寺院山门已不存,1963年学校占用期间在寺院东南角新建大门1座,时代特征明显。寺内现存清代及民国重修碑8通。民国四年版《昔阳县志》对该寺院有记载。2016年被公布...
    2023-03-01
  • 卧佛寺坐东朝西,占地面积1152平方米。寺已毁,现存一天然石窟。据民国四年《昔阳县志》载,凿于元至正年间(1341-1368)。石窟高20米,宽36米,深34米,平顶。窟内东南角有右侧身卧佛1尊,砂石质,长5.2米,高1.4米。卧佛纹螺发髻,右臂弯曲枕于头下,左臂平放身体之上。 1996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   
    2023-03-01
  • 东大闫墓群占地面积约为60000平方米。地表原有墓丘7座,现地表仅存4座。墓丘平面呈方形,边长约40米,残高3.5-8米。2001年省考古所对其中1座墓丘(6号)进行了抢救性发掘。6号墓为并列式砖券多室墓,坐北向南,由墓道、墓室、双耳室及侧室组成。总长约40米,墓室长约4米,宽约3米。随葬遗物极少,出土有少量玉碎片。根据墓葬结构,初步断定属东汉早期墓葬。2004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 
    2023-03-01
首页 1 2 3 尾页 共28条信息/共3页 转到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