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陈列展览>基本陈列>详细内容

千年窑火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1-05-24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瓷器是由瓷石、石英石或高岭土等烧制而成,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,其成形要通过高温烧造而成,因其成本低廉和不透水的特性广为普通民众所使用,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创造。早在北宋时期,晋中地区就出现了烧造瓷器的窑址,因技术精湛,后历经千年而不衰,扬名海外。同为烧造工艺的晋中琉璃,历史可上溯至北朝时期,烧造工艺炉火纯青,为后世留下了数量众多的精美绝伦的琉璃建筑艺术精品。其中榆次窑和介休窑两座名窑烧造技术精湛,不断丰富烧造品种,使其具有当地特色,深受晋中地区百姓喜爱。

e2337729953e4051886d9587b4389497.jpg

 第一单元 古窑寻踪

晋中地区的古代窑址众多,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介休窑和榆次窑。两座名窑虽属民窑,但烧造技术精湛,博采众长,不断丰富烧造品种,使其独具当地特色,深受民间喜爱。

d95452ee1d5b4199946f076ba647218f.jpg

介休窑因窑址位于介休市洪山镇而得名,创烧于宋代初年,以白釉为主,胎质细腻,釉色洁白,早期白瓷胎体厚重,晚期受到了定窑的影响,胎体渐薄,碗盏里心都留有三个细小支钉痕。受磁州窑的影响,也生产白釉划花、剔花、釉下黑彩及褐彩等。细白瓷在洪山窑器物中产量较大,而且品类多、质量高。细白瓷不用化妆土,完全以它细腻白净的胎骨展现自身。享有“薄如纸、质如玉、亮如镜、声如罄”的美誉。

榆次窑的历史遗迹位于现在太原孟家井,孟家井在旧时是属于榆次县。始烧于金代晚期,元明时期达到鼎盛,至清晚期废弃。榆次窑的瓷器胎体制作精细,烧造温度高,品种繁多。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金榆次白釉黑彩玉壶春瓶,瓶身写有“榆次县孟家井烧来”字样,是目前所知唯一标明产地的榆次窑产品,非常珍贵。

8ad16463eb684fbfbefc8ebdbca82283.jpg

 第二单元 建筑琉璃

琉璃作为一种建筑材料,起源于北魏。到了唐代,琉璃烧制的各种建筑构件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装饰。介休自古有“琉璃之乡”的美誉。建筑琉璃艺术久负盛名,技艺源远流长。其类型多样,题材广泛,有仙禽瑞兽、奇花异草等表现传统吉祥文化的,也有“八宝”、“暗八仙”、莲花等等带有宗教色彩的题材。现存大量精美的建筑琉璃作品,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介休琉璃的辉煌历史。

5c025b72587146848bad56ed269cce36.jpg 

烧造工艺

琉璃是以黏土、长石或石青等为原料烧造而成的瓦或建筑构件。烧造工艺大体经过选料、设计、成型、素烧、施釉、釉烧等步骤。琉璃成型主要通过手工捏制或模制完成,胎体干燥成型后要进行高温素烧,出窑后要对素胎施釉,再入窑烧造,同时要根据烧制产品体积大小和施釉情况,对窑位分布、烧造时间、窑温等进行严格控制,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丰富的经验要求。